嫦娥四號完成首次月面生物實驗

棉花種子成功發芽 實現月面生長培育

  【中新社重慶1月15日電】(記者 韓璐)重慶大學15日發佈消息稱,隨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生長出植物嫩芽。這是人類在月球上種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,實現了人類首次月面生物生長培育實驗。
  據重慶大學副校長、科普載荷項目總指揮劉漢龍介紹,本次實驗中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是一個高度密封的抗壓容器。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搭載了棉花種子、油菜種子、土豆種子、擬南芥種子、酵母菌和果蠅蟲卵六種生物,它們形成一個簡單的微型生態系統。
  「生物科普試驗載荷于嫦娥四號登陸月球第一天(1月3日)23:18加電開機並啟動主相機拍照,23:48在地面控制中心發送放水指令後,植物種子和果蠅蟲卵結束休眠狀態,進入生物月面生長髮育模式。1月5日晚8點,地面接收數據顯示載荷內種子已經發育為胚根。」劉漢龍說,1月12日20:03:34地面發送了生物科普試驗載荷斷電指令,載荷正常關機。
  「從開機至斷電,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在軌工作狀態良好,累計工作時間長達212.75小時,主副相機累計拍照34次,下傳照片170多幅。與整器保持良好的持續通信狀態,並實時傳回溫度、電壓、氣壓等各項遙測數據。通過照片數據和遙測數據分析,設備內部水已完全浸潤土壤,溫度、壓力等完全符合生物生長髮育的要求,達到設計指標,部分指標超過預期。」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總設計師、重慶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謝更新教授介紹說。
  「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月面上做生物生長試驗,以前科學家在空間站以及其他航天器上開展過多次生物試驗,但月球上還從未有過。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已初步實現人類首次月面生物試驗,在荒蕪的月球上培育出第一株植物嫩芽,並隨時間的推移,成功實現人類有史以來第一片在月球生長的綠葉。對人類今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礎和經驗,具有重大意義。」謝更新說。
  據介紹,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在月面注水進行發芽和生長實驗以後,經過9天時間進入月夜期。目前,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已進入斷電狀態,載荷內部在月夜溫度零下52℃的情況下,所攜帶的六種生物將結束本次科普試驗使命,處於冷凍狀態。待下一個月晝期溫度上升後,在全封閉狀態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罐中,六種生物將被慢慢分解成無害的有機物,並將被永久封存在生物科普試驗載荷內部。